老工业基地里的“硬核”探索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3-07-07 08:29:23

一些项目没有成熟经验可照搬,领军企业纷纷扛起自主研发大旗……

老工业基地里的“硬核”探索


【资料图】

阅读提示

在位于我国高寒地区的老工业基地黑龙江齐齐哈尔,一场如火如荼的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正在进行着。由于地理气候等条件限制,一些项目没有成熟经验可照搬,一些制造业企业作为领军企业,扛起自主研发的大旗,不断获得技术突破。老工业基地的“硬核”探索,为乡村振兴、企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写下了浓重而独特的一笔。

“叫我经理、厂长、负责人都行!只是一个称呼。”6月末的克山县,天蓝得耀眼,天天和牛粪打交道、皮肤晒得黝黑的刘恩照,在偌大的厂区里查看牛粪的高浓度厌氧发酵情况。

并不在意别人怎么称呼自己的刘恩照,正在进行一场没有经验可参照的探索——在我国高寒地区,如何把大量牛粪和玉米秸秆变废为宝,不但要产生环保效益,还要产生经济效益。

克山县地处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这是一个冬夏温差超过70摄氏度的地方。在这样的“硬核”天气下,刘恩照的瑞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面对的是万头奶牛的粪污处理难题。在工厂60公里开外,坐落着飞鹤乳业旗下的克山牧场,这里养殖了超万头荷斯坦奶牛,瑞源公司每天处理的牛粪高达500吨。

调试设备花掉两年时间

刘恩照原本从事食品行业,在接近“五十而知天命”的年纪,却没有按照既定的人生轨道顺理成章地走下去,而是鼓起勇气给自己的未来下了一封“战书”,进入此前完全不了解的新能源领域。因为没有经验可复制,他的转行颇具“孤勇者”的味道。

“夏天的牛粪异味很大,冬天时味道没了,可又变成冰坨。怎样让状态完全不同的牛粪,在同样的条件下稳定发酵,这是最大的难题。”刘恩照告诉《工人日报》记者,这对发酵储罐的要求非常高,甚至冬季还要进行加温操作。2019年,公司开始试生产,仅调试设备就花掉两年时间。即便是现在,生产模式也没有完全定型,仍在随时调整中。

实际上,刘恩照的人生转折,既是个人选择,也是当地产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要实现产业振兴,就必须实现经济和环保共赢。

瑞源公司的母公司黑龙江国宏节能环保有限公司,是飞鹤乳业的合作伙伴。目前,飞鹤奶粉市场占有率达到21.5%,成为我国婴幼儿奶粉的一大品牌。“可以说,每5个中国宝宝,就有一个在喝飞鹤。”在6月29日由中国报业协会、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等共同主办的乡村振兴品牌推进大会上,飞鹤乳业副总裁陈晓东不无自豪地介绍说。

12家牧场、近百万亩专属农场、超9万头奶牛和奶山羊……在外界关注飞鹤乳业的同时,几乎很少有人注意到产业链下游的牛粪处理问题。

一边是巨大的产能,一边是海量的牛粪。

为了解决环保问题,通过发酵把牛粪变为有机肥和生物天然气属于常规处理方法,但要做到不分寒暑实现稳定发酵却是个难题。

经过探索,国宏公司与飞鹤乳业建成了我国高寒地区最大的“规模化生物天然气与有机肥循环综合利用项目”,可年产有机肥20万吨、生物天然气2500万立方米。这些有机肥还田之后,能使超过10万亩黑土地的有机质含量显著提升。

刘恩照等人的实践,给我国高寒地区粪污资源循环利用带来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立法严苛保护环境

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在一些网购平台,“东北黑土地”被个别商家当作商品进行售卖。因其富含养分,有些消费者热衷于将其买回家种菜养花等。殊不知,这样的买卖行为涉嫌违法。

为保护好黑吉辽蒙4省区的黑土地,2022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开始施行。其中明确规定,从事畜禽养殖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科学开展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以畜禽粪污就地就近还田利用为重点,促进黑土地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发展,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破坏黑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禁止盗挖、滥挖和非法买卖黑土。

在齐齐哈尔,每一块黑土地都有“田长”,瑞源公司所在的克山县更是成为农业农村部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的试点县之一。刘恩照等人的超前探索,与国家生态保护的步伐,紧密契合在一起。

被立法保护起来的不止黑土地。202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开始施行,这是我国首部湿地保护方面的专门法律。

位于齐齐哈尔的扎龙湿地,世界珍禽丹顶鹤诗意地栖居,创造出一副闲云野鹤的美好图景。扎龙湿地面积达2100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淡水芦苇沼泽湿地,也是世界面积最大的野生丹顶鹤栖息繁殖地和世界规模最大的丹顶鹤人工繁育和驯养野化基地。全世界现存野生丹顶鹤约3000只,我国境内约有600只,扎龙湿地有300多只。因此,齐齐哈尔也被称作“鹤城”。

随着当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日益加强,保护效果持续显现,这座城市的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变成了富民的金山银山。牧场、湿地周边的村民,纷纷变身工人吃上了技术饭。“以前,克山牧场旁边只有两家小商店。现在,出现了劳务企业、房屋中介,甚至还有律师事务所。”飞鹤乳业员工刘晶介绍说。

“大块头”企业有大智慧

齐齐哈尔是我国老工业基地之一。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齐齐哈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3%,重工业增长13.4%,装备工业增长37.5%。老工业基地凭借“硬核”技术闯出了一条产业振兴之路。

中国一重集团被誉为“制造业第一重地”“制造工厂的工厂”。巨大的厂房、庞大的设备,下的却是“绣花”的功夫。成立近70年来,这里累计为国家开发研制出421项新产品,填补国内工业产品技术空白475项,为各行业提供机器产品近600万吨,成为我国重型装备制造行业的领导者、国际先进的核电设备供应商和服务商。

在中车齐车公司,厂院内铁轨纵横交错,一辆辆铁路重载货车停放其上。这家企业始建于1935年,是我国第一个货车产品研发机构,先后主导我国铁路货车三次大的升级换代。7月4日,公司又宣布获得一项技术突破:自主研发的45吨轴重重载铁路货车在澳大利亚通过验收,标志着我国重载铁路技术达到国际最高水平。

技术的突破,提升的不仅是物流效率,还壮大了中国货运铁路的筋骨。“体量越来越大的企业也是一辆重载列车,既要跑得快,又要稳得住,靠的就是技术创新来加大马力,强身健骨以承载压力。”业内人士评价说。

“大块头”企业们的“硬核”技术蕴含着大智慧,创造了多个第一,弥补了多项空白,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同时也推动了企业的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记者 程莉莉)

来源:工人日报

关键词: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