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栋楼曾引发大量围观!彻底搬空后仍有不少人打卡
来源:腾讯网    时间:2023-09-09 15:12:17

说起上海的"网红楼"

南京路步行街背后


(资料图)

宁波路、石谭弄上的“纸片楼”

一定“榜上有名”‍‍‍‍‍

从正面看

TA没什么不一样

但从靠近石谭弄的一侧看

楼身“薄如纸片”

据说墙面最窄的地方只有20厘米

许多网友

看到这幢楼的第一反应都是

“里面怎么住人?”

住在里面的人

有“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本事

比如

在“纸片楼”让人好奇的“尖尖头”

定制储物架

打造储物间

阳台也被改造成了

厕所、淋浴房

“纸片楼”所在的福建路地块

是黄浦区旧区改造项目

自2021年启动征收以后

陆续有居民签约搬离

至今年6月,这里彻底空了

不少网友表示‍

居民搬走了,希望楼栋还能保留

“住住不舒服,拆了蛮可惜”

“纸片楼”还没拆

“老邻居”来打卡

网上不时传出老房子要拆的消息

记者日前走访现场看到

“纸片楼”及其所在地块的

老房子都还没拆

时不时有经过的路人、

顺道而来的“老邻居”或者

特地来打卡的人

在宁波路上给独特的“纸片楼”拍照留念

曹先生说:“人去楼空的那种感觉很奇特,看到空荡荡的弄堂会不由自主去想曾经拥挤、热闹,甚至鸡零狗碎的市井生活。”

记者也前往实地走访了一番。

从无锡小区门口的角度看过去,“纸片楼”名副其实,最窄处只有20厘米左右。2013年,英国《每日邮报》曾写道:这也许是全世界最扁最薄的建筑。

其实,走到福建中路一侧,或者走进无锡小区就可以发现,这幢始于上世纪30年代的老房子是带有三角的多边形建筑。之所以设计成这样是为了在有限用地条件下,充分利用空间,体现了建筑设计的智慧。

“纸片楼”其实是多边形建筑

小区墙上还保留着抽陀螺、玩弹弓等儿时游戏场景的墙绘。

“那是我们曾经的人生”

人已离开仍会念旧

只要网络有“纸片楼”的照片或消息,就会有老邻居或者他们的子女、孙辈出来留言,念起曾经的生活。李女士便是其中一位。

她告诉记者,她的爷爷奶奶在“纸片楼”生活了几十年,周末,爸爸妈妈会带着她来看望爷爷奶奶,每年暑假,她都会来爷爷奶奶家住,听爷爷说在乡下支教遇到的奇闻异事,找楼上的小伙伴玩。“暑假基本每天都跑上跑下,到不同的邻居家玩。周末,爸爸会带我去人民公园打羽毛球。逛南京路也很方便,每次经过老大房,爸爸都会给我买一包1.5元的鸭胗干,后来慢慢涨价到2.5元,再变成3块,再后来就没有再买过。”

李女士还回忆说,小时候,小区里会来一个骑自行车卖蛋卷的大伯伯,边骑边叫卖,那应该是1993年左右。“以前天津路早上都是摆地摊卖菜的,还有卖宠物兔的,5元一只。有个阿姨会在山西南路和宁波路口摆张小桌子,专门修手表……”聊起在“纸片楼”生活的岁月,李女士滔滔不绝。

网友“魔魔”说,石潭弄承载了她太多的童年回忆,作业没有做完偷偷下楼跳橡皮筋,被舅舅拎耳朵回家;原来天津中学门口的葱油饼至今念念不忘;每周三,去邮局帮舅舅买足球报……‍

市民王岚说,她就在纸片楼里出生长大,记得小学每天放学,外公都在窗口看着她走出学校回家。

网友“阿良”说,“纸片楼”拐角的“房友”地产中介就是他开了35年的店。

虽然不舍

但老邻居们对改善生活的愿望更强烈

网友ace说,很怀念在无锡小区度过的童年,但有些东西确实到了该淘汰的时候,“你想象一下,一家几口人住在一间只有一扇窗户的房子,24小时需要开灯,几户人家合用一个厕所,天天倒马桶,这样的居住条件,住在里面的人是非常盼望能改善的。”

“纸片楼”的未来还在规划中

可否保留城市记忆

老邻居们除了回忆,也关心着这里的未来。而根据黄浦区发布的消息,“纸片楼”所在地块的未来发展仍在规划中。

魔都不止这一处“纸片楼”

南京西路、石门一路口的同孚大楼也算是“纸片楼”的一种。只不过,它的立面是半圆形的,楼内的房间也多数是不规则形。

同孚大楼由中国银行所建,大楼原名“中国银行西区分行”,曾更名为“吴江大楼”,后因该大楼地处同孚路(今石门一路)上,故得此名。

图中半圆形标注“中国银行”的便是同孚大楼

中国银行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即于上海金融区的外滩建造一座与其地位相称的银行大楼(现中山东一路23号)。在上海市区仅分行一个营业单位,无分支机构。后来随着业务的发展,市内网点的建立,员工的增加,又分别在市中心和西区购进地皮,建造办事处和营业用房,仓库和员工宿舍。在1930年6月和8月分别购进同孚路(现南京西路石门一路)基地房屋和海宁路(现四川北路海宁路口)地段地皮。

图为位于四川北路894号的素有同孚大楼“姐妹楼“之称的海宁大楼。初名中国银行虹口大楼,1932年竣工,1958年改名中行大楼。

同孚大楼始建于1933年,竣工于1935年,因地形限制,设计师不得不按那块半圆月形的地块建造半圆月形的建筑物。选址地的西邻仅是几间旧式的楼房。在设计之初,银行曾希望对方转让地皮,却未能实现,因此建成今日所看到的同孚大楼。

当时在土地资源紧缺的上海,“螺蛳壳里做道场”的一种常见的土地利用方式,在当时就有了土地集约化利用的理念。

造型独特的同孚大楼由于所处地形窄迫,地处南京西路、石门一路的转角,大楼共九层,占地仅393平方米,建筑设计师巧妙地利用地形的“弧形”,所运用的广度比海宁大楼更大、更外延,接近一种二维的“曲面”形式,把它设计出半月牙的形状,以获取更多实用空间。

尤其在角端以“圆弧”“圆柱”做收头,顶部“弧形”压檐延伸绕过“圆柱”,再往后延伸至建筑背面。有弧度的立面,设计成南北向玻璃窗户,采光通透,用足空间。建筑的褐色外立面与斜对面的德义大楼外观遥相呼应,又与周边环境融合,并不显得局促。

站在石门一路吴江路口看同孚

再来到吴江路和石门一路侧边观看,整幢大楼仿佛被齐整地削去一边,十分有趣。

图为80年代末的同孚大楼

同孚大楼的外观简洁,它以带形窗和连续的窗间墙所形成的舒展水平线条为造型特征。北侧主楼梯从三楼至九楼采用了具有浓烈现代气息的竖向通窗。建筑外立面除褐色面砖拼贴的图案,檐部和主入口有几何图形的装饰外,没有采用更多的装饰艺术派的细部处理手法,更接近于国际风格,但从室内大理石拼花地面、铁花装饰图案栏杆及一些细部装饰上,我们仍然感受到装饰艺术派的气息。大楼走廊和楼梯全部用大理石拼花地面。尤其是那不成规则的五边形楼梯盘旋而上,线条流畅简洁,富有时代气息。

大楼内的楼梯

从同孚大楼顶层住宅窗户看南京西路石门二路

重庆北路177弄的红砖楼也是“纸片楼”

房子已经有106岁

重庆北路177弄,最窄的地方也只有几十厘米

此外,雁荡路80号的中华职业教育社旧址、南昌路181号爱达公寓、襄阳南路306弄敦和里等也都是不同形式的“纸片楼”。

有人提出,对于一些有城市特色的老房子,可否进行保留,为居民,也为城市留下一份记忆。

来源:东方网综合周到上海、静安区方志办、上海发布、上观新闻、网友评论等

编辑:小冉、小能手

审稿:钱程灿

关键词:

X 关闭

X 关闭